自從上世紀80年代末歐美對中國實施軍工技術和制造裝備禁運以來,雖然有些西方企業以民品貿易的名義,還是向我們出口了一些設備和技術,但事實上中國制造的崛起并不像日韓一樣,能順風順水的得到西方的援助,我們僅能獲得要么是低端轉移的技術、要么就帶有附加條件。本期內容介紹的是中國長征火箭、五代機殲20、甚至是C919等國之重器上的一個小部件——自潤滑關節軸承。
提到高端自潤滑關節軸承,歐美對我國進行了長期的嚴密封鎖,以前我們可能沒感覺到這玩意兒的重要性,那是因為那時的航天航空、機械技術還沒有向著高級化、尖端化的趨勢邁進,大多數國家都像蘇聯那樣簡單粗暴、搞出的東西能用就行。
而現在比如加工生產一架C919大飛機,小小的關節軸承能影響飛機的可靠性、壽命和性能。要知道自潤滑關節軸承上的一塊“塑料布”,在上世紀90年代的價格就高達上10萬元,相當于北上廣的一套房了。
可見這種高端軸承,西方肯定不會賣給我們,中國制造的突圍也只能靠自己。在2021年暑假期間播出了《中國之光福建制造》這樣一部紀錄片,福建龍溪軸承的真面目才慢慢浮出水面。
這家企業加工生產的軸承不論是品種還是銷量都是世界第一,而且它的自潤滑關節軸承還反向出口到了美國,就是因為龍溪軸承已經通過了美國海軍航空司令部實驗室的認證,而且是該行業最權威、最嚴格的A標軸承認證,以前卡我們脖子的人反倒引進我們的產品,這就是中國軸承實力的見證。
有人或許只見過傳統軸承,覺得軸承制造并沒有什么難度,其實就大錯特錯了。從火箭到大飛機依賴的關節軸承,類似人體的關節,可以在任何方向進行旋轉動作,而核心就在于“自潤滑”三個字,因為自潤滑關節軸承不像傳統軸承那樣需要添加潤滑油,由此它能在高尖端領域和極端環境中保持自有的性能,也正是這一點決定了自潤滑關節軸承的技術難度非常高。
最開始搞自潤滑關節軸承的國家是英國,當時為了保證軸承的高承載、抗沖擊和耐磨損性,需要在軸承中加入大量的潤滑油,但高端機械設備需要軸承擁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于是英國人搞出了無油軸承,自此自潤滑關節軸承開始進入航天航空等尖端領域。截止到現在,高端自潤滑關節軸承行業已經形成了牢固的壟斷體系,美國GGB軸承、法國圣戈班集團、日本OILES工業等基本掌控了該軸承的核心制造技術。
這里還要提到前文說的“塑料布”,自潤滑關節軸承最關鍵的地方就在這,軸承其實不可能實現自潤滑,如果不用潤滑油只能是無油軸承,取代添加潤滑油就必須要另一種能起到潤滑作用的東西,這就是自潤滑織物。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搞不出自潤滑關節軸承,就是被這塊塑料布卡著,中國所有軸承企業也完全沒有研制該技術的經驗,我們有的企業也有前往國外參考,但連加工車間都不讓進去,他們看都不讓你看一眼。
龍溪軸承的研發人員何兩加在企業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僅僅是靠查找大量書籍資料,到各地的織布廠進行觀察,最終通過織造工藝、膠粘劑、表面改性處理技術和摩擦學等相關知識,逐漸接觸自潤滑織物的核心。最終何兩加帶領團隊一舉拿下了自潤滑織物的制造技術,慢慢讓龍溪軸承有了批量生產的能力。
龍溪軸承的產品現在也向外出口到了40多個國家地區,國際市場的占有率也一度高達12%。神舟飛船、嫦娥探月、長征火箭,甚至是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天眼上的一萬四千多個關節軸承,就是采用了龍溪生產的軸承。
由于歐美企業起步早,有著成熟完備的軸承工業體系,所以中國在剛起步時與國外還有很大的差距,高端軸承的種類眾多,但至少目前我們已經攻克了自潤滑關節軸承。這里還要提一家實力非常強勁的軸承企業——長盛軸承,這是一家國內和國外廠商紛紛搶著下軸承訂單的公司,像豪華汽車品牌寶馬、奧迪、捷豹等也都大量采用長盛的軸承。
長盛不僅做到了助力中國從軸承進口大國轉變為軸承出口國,而且還是第一家攻克自潤滑關節軸承的企業。目前龍溪和長盛的自潤滑關節軸承,已經讓中國擺脫了依賴進口軸承的尷尬,可謂是功不可沒。
中國高端軸承的突破才剛剛開始,取得的成績已經非常矚目,但反觀國際軸承市場形勢仍然非常嚴峻,光是自潤滑軸承市場規模就達到了300億元,西方巨頭壟斷的局面也會持續下去,但隨著中國軸承企業逐漸像國際市場進軍,有了自己的核心技術,西方封鎖壟斷的局面一定會慢慢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