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大腦是支撐,未來工廠是引領,這能夠推動制造業模式變革,打造高品質、高效能、低成本、綠色化的中國制造新生態。”9月27日,在2021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工業互聯網的創新與突破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表示。
基于工業互聯網的“產業大腦和未來工廠”建設,將對制造業發展產生哪些深遠的影響?
中興通訊高級副總裁朱永濤則認為,圍繞著“產業大腦+未來工廠”有3個新:新方向、新模式、新動能,未來工廠一定是圍繞著降本提質增效,圍繞綠色、低碳來打造一批新的方向性的引領性的實踐。未來機器換人,黑燈工廠、無人工廠的變化,將過去高風險的勞動場景,打造成低風險、比較好的工作環境。
事實上,工業互聯網與數字孿生、5G、人工智能等網信技術深度融合,正在加速與制造業等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同時,技術也推動著產業數字化的進程。根據國家網信辦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0年)》,我國產業數字化進程提速升級,制造業重點領域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由2016年的45.7%和61.8%增長至2020年的52.1%和73%。
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總工程師何文忠看來,以“產業大腦+未來工廠”為核心架構,推進數字經濟系統建設的方案符合數字時代的發展需求,體現了數字技術推進制造強國發展的前進趨勢,也表明工業互聯網將成為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推手。
何文忠以電科14所為例解釋道,該所在國內率先建成電子產品智能制造示范車間,具備了生產全數字、信息全互聯、管理全智能三大特征,達到了原料進、成品出的智能化生產效果,實現了復雜電子產品生產智能化管控。裝備智能制造數字化變革,推進了制造方式由傳統制造向基于數字孿生的柔性化智能制造轉變,產能較之前提升4倍、成本下降50%以上,一次合格率達到97%以上,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隨著全球新技術革命,產業鏈重組和雙碳計劃實施,未來工廠的行業特色、組織模式、技術要素正在不斷探索和演進當中。”林忠欽指出,未來工廠要實現全面數字化,要實現高度智能化,要實現充分網絡化,要產生真正效益。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表示,經過過去幾年的發展,工業互聯網落地生根,從技術層面,像5G、人工智能的結合已經做了很多,從應用角度,工業互聯網和各個行業都在做非常深入的實踐,已經深入到國家重要的工業行業和門類,很多企業有很多成功經驗。
與會人員表示,數字變革,不止于眼下,更在于未來。邁入“十四五”,工業互聯網的創新與突破帶來了一系列的重大機遇和挑戰。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仍將不斷探索完善“產業大腦+未來工廠”建設,不斷提升行業的數字化制造水平,引領行業變革和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