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數字鄉村、完善數字經濟治理……數字經濟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的熱點話題。過去一年,隨著“共同富裕”目標的提出,以及新的監管和調控政策相繼出臺,數字經濟進入全新發展階段。如何在監管調控加強的背景下,將數字經濟平臺的發展方向與國家戰略相契合,進一步發揮企業獨特優勢實現“齊步走”,成為各方關切。
專家表示,數字經濟平臺需要重新審視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凸顯社會責任和社會價值在整體戰略中的考量。利潤最大化不能成為企業追求的唯一目標,而要將數字技術服務于高質量發展大局,尤其是發揮平臺企業在穩定就業、鄉村振興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制造領域是主戰場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在暢通國內大循環,重在突破供給約束堵點,重在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產業全鏈路數字化升級是實現貫通各環節、形成供需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的重要途徑,也是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
“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的先進技術緊密結合,從而形成了數字經濟動力。”在近日人民政協報主辦的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主題座談會上,工信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表示,互聯網企業和工業企業要深度融合,前者要深入了解實體經濟特別是工業制造業,而后者也要增強數字化、智能化的主動性。
針對產業數字化的重點方向,李毅中認為,工業制造業是主戰場。“工業制造業體量大、門類多、技術復雜、任務繁重?;ヂ摼W企業經過前半場,積累了人才,積累了資本,應及時把注意力從消費服務領域轉向工業制造業。”
作為工信部發布的《2021年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領航應用案例名單》中唯一入選的互聯網企業,犀牛制造首席戰略官安筱鵬表示,公司在需求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從淘寶天貓洞察消費需求,在生產前為品牌商提供商品設計建議、銷售預測,讓“按需生產”規?;瘜嵤?;在供給端,通過工廠“智慧大腦”調度、物聯網布局,讓生產線具備柔性制造能力。
中國傳統產業面臨的核心問題是成本快速增長、庫存居高不下、生產方式落后、產業附加值低、產能轉移加速。服裝行業是我國傳統產業面臨困境的一個縮影。
“通過數字化改造,T恤、衛衣等十幾個品類生產周期只有十幾天,比固有周期縮短一半以上。無論公司全品類服裝發展定位,還是柔性供應能力的提升,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都實現歷史性突破。”魯泰集團服裝行銷總監司偉炯說。
田間地頭前景廣闊
當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還存在一些挑戰。“鄉村振興要靠有文化、有技術的帶頭人。”北京大學國家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金李表示,推動農民全面發展,關鍵在于提高農民適應生產力發展和市場競爭的能力,高效地將技術送到農民手里,提升農民自身生產力水平。這個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數字技術的力量。
由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課題組撰寫完成的《短視頻平臺促進就業與創造社會價值研究報告》指出,在產業層面,短視頻平臺通過重塑產業鏈、催生新的產業集群和振興傳統產業帶提升經濟效率,同時行業達人利用短視頻和直播把生產技術傳遞給了行業的普通從業者,引領供給側技術擴散。
陳厚武,網名“江蘇小蘋果”,是江蘇徐州的一名果樹種植者和果園經營者,他在快手上的粉絲數量為46.4萬人,幾乎全是果農。2018年開始,陳厚武在快手平臺上發布了一系列自己錄制的蘋果種植技術講解視頻,這些視頻清晰、生動、易懂,迅速得到了全國各地果農的喜愛。此后,他又通過直播和在線課程進行教學。
短視頻、直播和在線課程讓果農受益巨大,僅僅是對蘋果套袋技術的科普,就讓很多種植者在零成本下提升了蘋果品相。陳厚武估測,他的種植技術可以讓普通果農每畝增收1000元至3000元。
快手有關負責人表示,傳統的技術擴散路徑是由近及遠。短視頻則跨越地理障礙,將農業技術以極低的成本傳遞給了最需要的人。目前,快手平臺上聚集了一大批農業技術達人,這些達人及其粉絲構成了生產者之間的技術擴散網絡,成為農業技術傳播、人力資本積累的新途徑,為農業供給側改革找到了新的突破口,讓原本處于信息劣勢、地理劣勢和資源劣勢的普通從業者成為最大受益者。
在農業領域,農業知識的可獲得性一直存在較強的壁壘。“以短視頻平臺為代表的數字經濟的發展使我們不再依賴具體地理上的聚集,還發展出更多的新業態,提升了社會的運轉效率。”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李力行說。
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城鎮調查失業率全年控制在5.5%以內。今年穩就業的任務更加艱巨。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向東表示,這主要考慮到就業攸關民生和社會穩定,隨著經濟逐步恢復發展,必須進一步突出就業優先導向,壓實各方穩就業的責任。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研究,數字經濟帶來的自動化和創新將減少傳統部門的就業崗位,但同時會在橫向創造更多的新部門,產生更多的就業崗位。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王小廣認為,數字經濟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促進中等收入群體比重提升的重要途徑。要充分發揮平臺經濟優勢,最大化創造數字化就業機會。據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測算,僅快手平臺就帶動就業機會總量3463萬個,顯示出短視頻平臺強勁的就業帶動能力。
向東指出,靈活就業是重要的就業渠道,隨著勞動者擇業觀念變化、企業用工方式多樣,我國靈活就業不斷增加,規模約2億人。靈活就業為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創造了就業機會,同時對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帶動海量就業機會的背后,數字經濟平臺也從多個層面創造社會價值。專家表示,平臺在促進就業的基礎上通過內容、文化和治理的聯動解決“做蛋糕”和“分蛋糕”的關系。首先,平臺通過核心業務擴展個人就業機會,提升產業整合增效,實現做大“蛋糕”。同時,平臺通過助力困難群眾就業,引導技術擴散和幫扶,賦能農村和中西部用戶發展,在做大“蛋糕”的基礎上分好“蛋糕”。